+86 0371-68988008 搜索

专题报道

六氟化硫(SF6)对大气环境的危害有哪些?

  • 字号 + -
返回列表

SF6气体已有百年历史,它是法国两位化学家Moissan和Lebeau于1900年合成的人造惰性气体,1940年前后,美国军方将其用于曼哈顿计划(核军事)。

从60年代中期起,SF6被广泛用作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介质。SF6气体绝缘的全封闭开关设备比常规的敞开式高压配电装置占地面积小得多,且其运行不受外界气象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不仅广泛用于超高压和特高压电力系统,而且已开始用于配电网络(SF6气体绝缘的开关柜和环网供电单元)。SF6气体绝缘的管道输电线的优点是介质损耗小、传输容量大,且可用于高落差场合,因此常用于水电站出线,取代常规的充油电缆。SF6气体绝缘的变压器具有防火防爆的优点,这种配电变压器特别适用于人口稠密的地区和高层建筑的供电。SF6气体绝缘的超高压变压器已研制成功,全气体绝缘变电所将是变电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种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所增强的温室效应共同引起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主要目标,而我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所面临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透过太阳短波辐射,使地球表面升温。同时阻挡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发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这一作用与 “ 温室 ” 的作用类似,故称之为 “ 温室效应 ” ,二氧化碳等气体被称为 “ 温室气体 ” 。目前,发现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有六种,它们是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合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这当中氟化物就有三种。其中 CO2 对温室效应影响最大,占 60% ,而 六氟化硫(SF6)气体的影响仅占0.1% ,但 六氟化硫(SF6)气体分子对温室效应具有潜在的危害,这是因为六氟化硫(SF6)气体一个分子对温室效应的影响为 CO2分子的25000倍,同时,排放在大气中的 六氟化硫(SF6)气体寿命特长,约 3400 年。现今,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CO2气体约 210 亿,而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六氟化硫(SF6)气体相当于1.25 亿 吨 CO2 气体。 

 

 

SF6是强电负性气体,它的分子极易吸附自由电子而形成质量大的负离子,削弱气体中碰撞电离过程,因此其电气绝缘强度很高,在均匀电场中约为空气绝缘强度的2.5倍。SF6气体在t≈2000K时出现热分解高峰,因此在交流电弧电流过零时,SF6对弧道的冷却作用比空气强得多,其灭弧能力约为空气的100倍。由于SF6气体具有优良的灭弧性能和绝缘性能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它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被用作高压断路器的灭弧介质。在超高压和特高压断路器中,SF6作为灭弧介质,已取代油,并已大量取代了压缩空

 

现在全球每年生产的大约 8500吨六氟化硫(SF6)气体中,约有一半以上用于电力工业。而在电力工业中,高压开关设备约占用气量的 80% 以上。其中中压开关的用气量约占1/10 ;主要是用在 126~252kV的高压、330~800kV的超高压领域,特别是126kV~252kV~550kV的断路器( GCB )、 六氟化硫(SF6) 封闭组合电器( GIS )、充气柜( C-GIS )、六氟化硫(SF6)气体绝缘管道母线( GIL )中。因此,合理、正确的使用管理六氟化硫(SF6)气体,减少排放量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一、六氟化硫是一种窒息剂,在高浓度下会呼吸困难、喘息、皮肤和黏膜变蓝、全身痉挛。 吸入80%六氟化硫+20%的氧气的混合气体几分钟后,人体会出现四肢麻木,甚至窒息死亡 。

二、电弧作用下六氟化硫气体的分解物如四氟化硫,氟化硫,二氟化硫,氟化亚硫酰,二氟化硫酰,四氟亚硫酰和氢氟酸等,它们都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毒性。

1、四氟化硫:常温下为无色的气体,有刺鼻气味,在空气中能与水分生成烟雾,对肺有侵害作用,影响呼吸系统,其毒性与光气相当。

2、氟化硫: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毒,有刺鼻气味,对呼吸系统有类似光气的破坏作用。

3、二氟化硫:化学性能极不稳定,受热后性能更加活泼,易水解成硫,二氧化硫和氢氟酸。

4、氟化亚硫酰:为无色气体,有臭鸡蛋味,化学性能稳定,为剧毒气体,可造成严重的肺水肿,使动物窒息死亡。

5、二氟化硫酰:为无色无臭气体,化学性能极为稳定,是一种能导致痉挛的有毒气体。它的危险性在于无刺鼻性嗅味且不会对服鼻粘膜造成刺激作用,故发现中毒后往往会迅速死亡。

6、四氟亚硫酰:为无色气体,有刺鼻性气味,对肺部有侵害作用。

7、氢氟酸:是酸中腐蚀性最强的物质。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并可引起肺水肿和肺炎等。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即时使用。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推荐产品